目录
字体
16
背景
收藏
第237章 怀孕
作者:贝才 发布时间:2025-07-19 18:56

飞机起飞后的第七天,明澈在实验室收到了第一个包裹。拆开层层防震泡沫,里面是个巴掌大的陶罐碎片,贴着便签:“楼兰遗址东区出土,东汉早期。PS:沙漠星空比照片美十倍。——念清”

他对着灯光观察陶片上的绳纹,嘴角不自觉上扬。同组的博士生姜维探头一看:“哟,定情信物这么学术?”

“胡说什么。”明澈耳根发热,却小心翼翼地把陶片锁进抽屉。当晚他熬到凌晨,写了篇三千字的分析报告发过去,结尾附上家里玫瑰园的照片:“妈说等你回来,这株新培育的'敦煌晚霞'刚好开花。”

姜瀛玉最近迷上了视频通话。每周六准时架好平板,拉着全家人围观明澈和念清通话。小玉已经会摇摇晃晃走路,每次都要扑到屏幕前喊“苏苏”,口水糊满摄像头。

“妈,您这样像在监视审讯。”明远第N次抗议时,老太太正往镜头前摆桂花糕:“念清你看,按你给的方子改良的。”

屏幕那头的姑娘晒黑了些,眼睛却更亮了:“阿姨!我们昨天发现个青铜箭头...”她突然压低声音,“等等,有沙暴!”画面剧烈晃动,最后定格在一只沾满沙土的手上——明澈的杯子“哐当”掉在地上。

“慌什么?”姜瀛玉瞪了眼脸色发白的儿子,“我当年在云南...”

“知道知道,”明澈抓起外套就往外冲,“您追毒贩遇上泥石流还救了三个战友!”

席砚南望着儿子狂奔的背影摇头:“这小子,把我年轻时的台词都抢了。”

转眼入冬,席家老宅的圣诞树挂满星星。宁晓抱着小玉装饰时,快递员送来个古怪包裹——用防潮纸裹了十几层,拆开是个胡杨木雕的骆驼,肚子里塞着封信。

“念清姐姐说骆驼叫'楼兰一号'!”小玉兴奋地挥舞木雕,差点戳到明远的眼睛。明澈展开信,突然笑出声。宁晓凑近一看,是张手绘地图:沙漠营地被画成爱心形状,旁边标注“此处距离席教授467公里,相当于当年姜阿姨卧底距离的1/10”。

“这姑娘,”明远揉着被戳痛的额角,“撩汉手法比妈当年高端多了。”

姜瀛玉正往树上挂警徽造型的挂饰,闻言轻哼:“你爸就吃这套。”老爷子假装没听见,但给骆驼系红绸带的手有点抖。

开春后,明澈要去西安参加学术会议。收拾行李时,姜瀛玉“恰好”递来张纸条:“念清导师在交大有个讲座,16号下午。”见儿子瞪大眼睛,她若无其事地修剪玫瑰,“顺路的话...”

“妈,”明澈突然抱住她,“谢谢。”

老太太举着剪刀僵住,耳尖泛起可疑的红色:“少肉麻!记得带她吃鼓楼的柿子饼...”

这场“偶遇”比想象中顺利。讲座结束,明澈在走廊“偶然”撞见抱着资料的念清。姑娘手里的陶罐标本差点飞出去,被他一个箭步接住——就像当年爷爷接住青铜樽那样。

“席教授身手不错嘛。”念清笑得眼睛弯弯,发梢还沾着西北的风沙。两人在回民街吃泡馍时,她突然掏出一把钥匙:“其实...我申请了京大的教职。”

明澈的筷子停在半空。

“下个月就回去。”她低头搅动羊肉汤,“沙漠虽好,但有些土样...”声音越来越小,“还是想和你一起研究。”

后来明远听说,弟弟那天晚上给全家群发了二十条考古论文链接,最后一条是张模糊的合照——两只手在陶罐上方交叠,无名指上的戒痕若隐若现。

回归仪式比婚礼还隆重。姜瀛玉提前三天指挥佣人大扫除,连多年不用的祖传瓷器都搬了出来。小玉穿着绣“喜”字的红肚兜满院疯跑,差点撞翻蛋糕塔。

“妈,”明远护着女儿吐槽,“您当年抓毒枭都没这么紧张。”

“闭嘴!”老太太正调整横幅位置,“念清最爱吃榛子巧克力,冰箱里那盒不准动!”

当风尘仆仆的吉普车终于开进院子,第一个冲上去的竟是席砚南。老爷子接过念清的行李,眼眶发红:“回来就好...”转身却偷偷抹眼泪。明澈站在原地没动,直到姑娘扑进他怀里,带落一身未褪尽的沙粒。

晚餐时,姜瀛玉变戏法似的端出敦煌造型的蛋糕。蜡烛光里,念清突然起身鞠躬:“阿姨,对不起...我擅自缩短了考察期。”

“傻孩子,”老太太把她的头按回座位,“当年我让你席叔等了467天...”她瞥了眼明澈,“有人才等487天,急什么?”

满桌哄笑中,小玉突然举起木雕骆驼:“苏苏!骆驼!”念清笑着亲了亲她,从包里掏出个新礼物:“这次是和田玉的小马,和'楼兰一号'作伴好不好?”

夜深人静时,明澈在书房发现母亲对着爷爷的遗像上香。月光透过窗纱,照见老太太微红的眼角。

“妈?”

“跟你爷爷说一声,”姜瀛玉的声音罕见地柔软,“明澈要娶的姑娘...很像当年的我。”

窗外,玫瑰丛沙沙作响,仿佛岁月给出的温柔回应。

领证那天,明澈特意穿了念清送的那件绣着暗纹的衬衫。民政局门口,姜瀛玉抱着小玉来回踱步,比当年自己结婚还紧张。“奶奶,二叔呢?”小玉揪着她的珍珠项链问。老太太刚要回答,就看见儿子牵着念清从转角跑来——两人手里居然还捧着个陶土盒子。

“迟到了半小时!”姜瀛玉板着脸,目光却黏在那盒子上,“这又是什么文物?”

“婚书。”念清脸颊泛红,小心打开盒盖。里面是块烧制的泥板,用汉代隶书刻着两人的名字,边缘还嵌着几粒戈壁滩捡来的彩石。“昨晚在窑里烧了八小时...”

明澈突然单膝跪地,从西装内袋掏出个丝绒盒子:“本来想婚礼上给的。”他打开盒子,里面是把青铜钥匙,“我家博物馆的库房钥匙,以后...我们的文物放一起保管。”

姜瀛玉别过脸去,却被人拽了拽衣角。低头看见小玉举着个迷你相机:“奶奶哭啦!”镜头咔嚓一声,定格了老太太慌忙擦眼的瞬间。

婚礼定在敦煌。不是豪华酒店,而是研究所后头的小院。席砚南亲自设计了“考古现场”主题的请柬——打开是张仿制绢画,刮开表层沙土才能看到婚礼信息。明远收到时差点把真文物给刮了:“爸!这做旧技术也太专业了!”

仪式前夜突发沙尘暴。念清蹲在临时帐篷里抢救被吹乱的发型时,明澈突然掀帘子进来,军用水壶往桌上一放。“妈给的,说能定惊。”他拧开壶盖,飘出的却是桂花香,“...她什么时候把水换成酒了?”

两人分着喝完那壶“定惊酒”,出来发现沙暴居然停了。暮色中,整片雅丹地貌泛着玫瑰金的微光。姜瀛玉正指挥人重新摆椅子,看见他们便喊:“快来!你爸发现个好东西!”

席砚南蹲在仪式台旁边,用小刷子清理着什么。“像是个唐代的...”老爷子兴奋地抬头,突然噤声——那分明是半块残破的铜镜,正好映出并肩而立的新人身影。

“破镜重圆。”念清轻声说,手指抚过铜镜边缘的缠枝纹。明澈突然拽着她往外跑:“跟我来!”留下全家人面面相觑。

十分钟后,新人抱着个陶罐回来。“刚在红柳丛后面挖的,”明澈耳朵通红,“我埋了三个月...”罐里是株沙漠玫瑰,根系裹着特意调配的夯土。念清突然想起什么,笑着看向姜瀛玉:“阿姨,这算不算偷您培育'敦煌晚霞'的秘方?”

老太太哼了一声,却把早就准备好的嫁接刀塞进儿子手里:“切口要斜45度。”

婚后第三个月,念清在库房晕倒。明澈抱着人冲进医院时,把值班护士吓得不轻——他衣服上还沾着西汉漆器的朱砂。检查结果出来,医生笑着递过B超单:“不是贫血,是...”

当晚席家灯火通明。姜瀛玉翻出本泛黄的笔记,开始研究孕妇营养餐。小玉趴在她膝头问:“奶奶,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呀?”

“都行。”老太太笔下不停,“最好是龙凤胎,省得再生一次麻烦。”

明远一口茶喷出来:“妈!这能控制吗?”“怎么不能?”姜瀛玉抬头,目光灼灼,“我怀你们兄弟俩就是算好日子的...”

上一章(快捷键←)
目录
下一章(快捷键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