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终于做出了决定,韦贵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。
看来这一次大理公主在关键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韦贵充满了感激,他的目光之中流露出一种暧昧。
自从上一次开始,公主其实已经对韦贵有了心思,只不过上一次韦贵执意让她回到大理,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向韦贵提出其他的要求。
可这一次不同了,韦贵竟然有求于大理,那公主怎么可能放弃这一次机会呢?
韦贵微微一笑:“这一次可是多谢陛下了,否则我还真的不知向哪里去搬兵。”
“韦大人过千了,其实按照您的雄才武略,任何人都不是你的对手,更何况那匈奴呢?”
“陛下可不要这样说,那匈奴可是十分骁勇善战,而且他们的兵力太强,直接到达二十万,就凭我带来的兵力来说,根本不是对方的对手。”
大理国王的心中咯噔一下,这三十万的兵力可不是一个小数字,自己这五万兵马去了,岂不是白白损失吗?
这个韦贵简直是太自私了,可是事到如今,刚才说出去的话,总不能随意更改。
作为一个国王来说当然是言行一致,但是他直接想到了一个好方法。
过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,国王直接邀请韦贵去参与阅兵。
这可是韦贵第一次参加检阅大理军队,信心满满的走向了练兵场。
本以为这大理的士兵们一定是精神饱满,可当他看到那些个所谓的士兵的时候,立刻心中就凉了。
这是怎么回事?怎么这些士兵年迈的如此之多呢?有的看似一阵风就可以被吹倒,这究竟是说明了什么?
难道说上一次大理的军队已经损失太多,根本没有什么青壮年的士兵吗?
在这犹豫之中,公主再次来到了士兵的面前。
公主的脸色大变,或许她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,尤其是看到韦贵还在不停的盯着这些士兵,她预感到有不利的事情要发生,这次父王可是做错了。
果不其然,韦贵还是忍不住开口了。
“大理的士兵们竟然都是如此的状态吗?这简直是不可思议,就凭这样的士兵们能不能打败匈奴大军呢?”
这句话明显充满了讥讽,可是大理国王根本不当回事,他就觉得只是借兵而已,根本没有说借什么样的士兵。
能给五万兵马就已经相当不错了,毕竟这可是帮了对方的大忙。
“韦大人,这确实是我所有的精兵,根本没有其他的了。”这国王的目光中充满了无奈。
韦贵气的牙根直痒痒,如果此时直接拒绝了国王,恐怕显得自己太小气。
可如今带着这样的残兵败将,即便是五万兵马,又有任何意义吗?
此时,公主立刻便说了一句:“韦大人,您不用担心,单于的身边还有一千精良的士兵,如果韦大人不嫌弃的话,也可以把他们带走。”
很显然出乎易料之外,就连国王都用惊诧的目光望着自己的女儿。
“女儿,难道你忘了吗?这些士兵可是保护你我的安全的。”
“在这大理国内又有谁敢去招惹你呢?很明显这根本不需要多少士兵去保护你。现在韦大人急需拯救大理危急的局势,为何不能全力以赴的帮助他呢?”
这一句话让韦贵十分感动,看来这个女人果然不是寻常之辈。
若是普通的女人,绝对不可能做出不利于本国的事情,可是大理公主竟然为了帮助自己而直接和父王对着干。
韦贵看到大理国王几乎鼻子都快被气歪了,可是此刻如果再进行反驳的话,那岂不是让韦大人知道自己故意不帮助他了吗?
很显然他也没有这么傻,不过他立刻就踢起了皮球。
“韦大人,您也知道,这个大理不能没有人管理,我女儿是不可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的,因此我只能让士兵跟着您走,我还要留守。”
韦贵已经听出了对方的意思,这就是只想派兵,根本不想着跟着一起去。
如果这些大理士兵半路上不听从命令的话,又该如何是好?
即便是自己有威慑力,可是总不能把他们全部斩杀了吧。
正在韦贵发愁的时候,公主再次站了出来。
“韦大人,您不用担心,我可以跟您一起去。”
大理国王直接朝着公主使了一个眼色,已经发泄了对她的不满。
如果女儿跟着一起去的话,万一韦贵把她当个人质,岂不是又可以要挟自己了吗?
不过韦贵已经看穿了对方的心思,他立刻就哈哈大笑。
“看来真是巾帼不让须眉,没想到公主竟然能够如此深明大义,你有这个想法,我已经感激不尽。”
“既然韦大人有求于大理,我们绝不能背弃盟约。”
其实韦贵已经想到了一个好主意,何不从里面挑选一些精兵呢?
现在韦贵终于明白了,也不可能让这些个垃圾一起回到大梁,那样也没有任何意义。
与其这样,还不如从其中挑选出三万精兵带走,剩下的两万留给大理,这样对方也说不出什么。
这岂不是让对方也放下点心吗?
“这一次很感谢陛下能够派兵帮助我,不过作为大梁朝来说,只要挑选三万士兵就可以了。”
此话一出,国王立刻面露喜色,而公主却是忧愁满面。
她从来没有想到这个韦大人竟然可以如此做。
在公主的心目中,这个韦大人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,绝对要全力以赴的支持他。
如今韦大人竟然撤掉了一部分兵力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“可是韦大人,您带走这点兵力究竟能不能起到作用呢?”
“公主不用担心,只要你按照我所说的去做,绝对可以让对方大败。”
“好,臣妾随时听从韦大人的调遣。”
国王心中虽然不是滋味儿,不过只要不让他亲自带着士兵前往大梁打仗就可以了。
毕竟现在大理国内刚刚平乱成功,必须要有一个支柱留在国内,否则局势必然会更乱。
此时韦贵已经挑选三万士兵完毕,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