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赵锋的要求,杜藤不语,只是默默沉思。
三千人需要充足的粮草武备,往年不算什么,可现在....
如今正逢大虞财政严重吃紧,三千人的消耗可不少,
思考利弊好一会儿,猜开口:“我和户部的关系不错,粮草没问题,但是武备...”
顿了顿,杜藤摇头:“山高路远,我无法保证沿海地带能提供那么多,而工部...你应该知道,工部的武备,如今必须要装备给新军以及供给京营,不可能给三郎的。”
“我只能保证,三郎那孩子去到沿海后,能拿到不低于两千人的军备。”
赵锋冷冷开口:“没有你,我也能给我儿子弄到两千人的军备粮草...还是你真以为来一出负荆请罪这事就能结束了?”
杜藤皱了皱眉头,似乎做了决定,缓声:“我想办法,在结束后,给他留下千人的编制不散,如果有机会,我尽力让他保留一营旗号。”
正常情况下,镇压倭寇的时候能领兵,可镇压结束,兵权就该上交了。
兵权兵权,何谓兵权?指的,其实是基层将领的任免权力!
若是单独保留了一营的旗号,这代表赵羽会一直保留着单独领兵的权力。
这代表,赵羽哪怕镇压了倭寇之后,也一直能拿着兵权在手。
实权,才是一个人说话最大的底气!
赵锋眼眸一喜,不过片刻,话音变得阴沉:“你连崔文都想保?”
“毕竟是我的学生,我不给他兜底,谁给兜呢。”杜藤叹气。
这世间,最亲近的关系,就是师生父子了。
赵锋话音更冷:“他必须死!”
杜藤似乎早有预料,开口:“看手段,正大光明的来,他死了,我认,他不死,你别用下作手段。”
赵锋笑了:“是谁下作再先?”
“之前如何,不重要了,何必再提?”杜藤浑不在意。
赵锋微微点头,讥笑:“那我们,走着瞧!”
“告辞。”杜藤随手丢了藤条,带着杜磊转身离开。
赵锋只静静看着。
待到杜藤走远,赵锋才开口:“看明白了吗?”
“看得明白。”赵羽点头。
赵锋露出笑意:“说来听听。”
“杜藤负荆请罪而来,以外部名声逼父亲你低头,随后又给出了真切的条件...”
顿了顿,赵羽缓声:“外部压力和内部示好尽皆有之,亦如父亲之前所言,朝野斗争,前一刻或者是生死大敌,后一刻,许是就会结成同盟,杜藤是阳谋,以名声逼父亲必须低头,而后以实惠堵住父亲的怒气。”
赵锋越发满意,转而说教:“你且记着,名声什么都是假的,只有实惠才是真的...待到年后去往沿海之地,一定要抓紧手中的兵。”
“至于镇压结束之后要裁撤一部分...”
“这里也没外人,爹我就给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千万别傻乎乎的真的裁撤,你是主官,那,营中到底多少人还不是你说了算?外人不查花名册,凭什么知道到底有多少人?”
“别怕养不起...缺钱了,找些富户什么的让他们捐一些也就是了,只要注意分寸别闹大就行。”
说完,赵锋笑意更甚:“杜磊和崔文,你就别管了,安安心心在家里,等年后抓紧手中的权力再论,这期间不要做什么,免得杜藤那腐儒反悔。”
赵羽舔了舔嘴唇点头:“孩儿明白。”
镇压倭寇的时候,可领兵三千,结束后,尽可能转圜让他保留下一营名号...
到时候到底招多少人,他说了才算!只要隐蔽一些,他往营里塞六千人都没人知道,不过,如果多招人,他就得想办法拿钱购置粮草...
这是什么?这才是最初的,正儿八经的班底!一定要让班底成为他彻底的死忠....
很快的,赵羽想到什么:“对了,父亲,我京营那一百人?”
从之前的对话来看,他听懂了,他并不能直接带京营兵去,而是要亲自招募。
对于自己的儿子,赵锋很是大方:“一百人而已,到时候跟你走也就是了,若是没有老兵带着,新招募的兵连散兵游勇都不如....”
赵羽微微点头,又迟疑:“爹,我还有个担心。”
“说来听听。”
“爹你是京营参将,孩儿若是单独设下了一营...会不会出事?”说完,赵羽指了指天。
如果父子俩都领了大批兵马,皇宫里的那位不一定就愿意了。
赵锋愣了愣,满脸怪异:“你怎么想的,你以为其他地方的兵能到帝都?你又不是京营总兵,想那些有的没的作甚?”
就算赵羽能单独设下一营,那,那一营兵马也只能在外地。
赵羽假意讪笑。
也默默决定,既然他的兵肯定不会也不能靠近帝都...只要单独有了一营,他一定要狠狠的捞钱,然后先塞六千人,再赛几万人....
大势,终是将成。
........
仁兴37年,11月1日
下午
紫薇殿
虞帝一如既往的,处理着似乎永远都处理不完的各种奏折。
沐全忠上前,低语:“陛下,袁尚书和杜侍郎求见。”
还在处理奏折的虞帝动作一顿。
大虞朝廷,唯有六部天官可称之为尚书...虽然大虞有继承自前朝的内阁,但是实际上,内阁无品,而且在大虞,内阁的权力被削弱了极多,且入阁的阁老,都是“六部天官”。
故而,大虞的内阁,在寻常官吏看来很了不得,但是实际上,内阁更大的作用,是帮帝王看奏子,在不太敏感的奏子内,给出一部分建议权,内阁并无真切批复奏折的权力,真切的权力并不大。
大虞臣子真正的权力巅峰,是六部天官尚书。
能被称之为袁尚书的,必然便是兵部尚书,袁稷。
很快的,虞帝眯眼:“朕未召他。”
沐全忠低着头不吭声。
虞帝也不在意,又轻语:“和杜藤同来,看来,和昨日有关,宣吧。”
沐全忠麻溜的出声:“宣兵部尚书袁稷,吏部侍郎杜藤,觐见....”
“宣...”
伴着宛如喊号子的话音,不一会儿,有两人进了紫薇殿。
一人是杜藤。
还有一人,看起来只有约莫四十岁出头,皮肤为古铜色,略显些许魁梧...兵部尚书,袁稷。
作为兵部尚书,年轻的时候,袁稷也是能横刀策马纵横沙场的猛人。
两人入了大殿,行礼:“臣袁稷/杜藤叩见陛下。”
虞帝伸手虚抬:“平身,赐座。”
“谢陛下隆恩。”
走完礼数,两人又走到小太监拿来的小板凳的位置,虚坐一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