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太太果然生病了。
淋了一路雨的老太太,晚上高烧不止,到第2天清晨才稍见好转。喝了点粥,服了药又睡着了。
在李家老太太生病是大事。李长生专程推掉应酬赶回家看老太太。
从她所知道的事实里,李长生几乎对谁都好,除了她的亲生母亲和自己。
李家人巴不得她走,她自己又何尝不时刻想着离开。
只逛一天庙会的下人们没有过足瘾,老太太病了谁也不敢随便乱跑。白诗雅道是挺开心的,那种人挤人,而且弄得一身脏兮兮的庙会,她死都不愿意再去第二次了。
所有人都到老太太房里去了,只有玥静不在。月经不想去,对于成天喜欢把他母亲放在嘴边唠叨,动不动指桑骂槐拿到母亲说事的人。
玥静不想应付。
这恰好给了李鸾莺一个把柄。趁李长生回家的时候,李鸾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玥静,是如何如何的苛待她与奶奶的。
老太太生病了,小感冒不至于糊涂。
借李鸾莺在,她跟着上次不接下气的同时控诉玥静。
“我早就说过,不能留贱女人的孩子,她跟她的娘一样坏心肠。她是想害死我,今天我只不过是感冒,明天就得给我下毒了。”
老太太老泪纵横。玥静无论从什么地方看,她都看不顺眼。
如今的李长生是骑虎难下,一方面玥静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好处,最重要的是玥静身上有他想要的东西。如果把她赶出去,在玥静把东西交出来之前,她肯定会把东西一起带走。
到那个时候他才是真的偷鸡不成蚀把米。
“长生,你今天就给我表个态,到底是要你这个亲娘,女儿,老婆。还是要那个贱人生的。”
老太太步步紧逼,李鸾莺心里乐开了花。由奶奶出面,她们也不用无辜当炮灰了。
“姆妈,如果你真的觉得玥静不懂事,不如我给您再买栋大宅子,单独住?。”
李长生想只有这个才是唯一两全的办法。
“你,你这个逆子,你说什么?给我另外安排住处,我让你赶玥静那个丫头走,你却要把我赶出去啊。”
李长生自以为的退而求次,却把老夫人直接气得晕了过去。房间里所有人都惊呆了,他们没听错吧,为了玥静。李长生居然开始六亲不认了。
李鸾莺吓傻了,白诗雅张了张嘴,半天发不出声音。这么多年伺候老太太,李长生都是小心翼翼的。别说跟老太太顶嘴,连句重话都不曾说过。
李长生这是疯了吗?
“好好照顾姆妈。”
老太太晕了过去,李长生也只是冷冷的交代白诗雅好生照顾着。跟原来孝顺的他简直判若两人。连李敬亭也觉得不可思议。
李长生不断地站在玥静这边,无疑加深了她跟白诗雅母女之间的矛盾。这是后来秦嫂来给玥静送吃的时候告诉她的。
玥静想让自己在李家当个隐形人,没想到不小心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。李长生没有因为老太太的话把玥静送走。
李长生把老太太送走的念头也在老太太的寻死觅活中销声匿迹了。
从这天开始,李家人都知道惹谁都不能惹玥静小姐。冰凌很开心,至少现在她不用防着任何人了。李鸾莺和李淑贤也不找她茬。她在李府来去自由。
看似的和平,玥静心里却隐隐感到不安。
但是她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,只是一种强烈的感觉而已。
“玥静小姐,老爷如此袒护你是好事啊。”
冰凌始终带着年幼的天真。玥静反而比以前更加谨慎。
转眼到了四月,天气渐暖。
玥静推窗,院子里的树木花草变得越来越繁盛,玥静跟二少帅定婚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。李府上下,只有李长生喜气洋洋。
他这段时间心情好得不得了,打牌常赢不说,生意场上也开绿灯,甚至市政厅那边也传来消息,说要提他个一官办职。
玥静是他的幸运星,这是勿用置疑的。
李敬亭最近的公务似乎也很繁忙,经常外出公干,就算回来也在军政府,家里只是落脚住宿,仅此而已。
这日,李长生让下人在外头弄来两对鸳鸯放入家中的人工湖里,说是为了增添些喜气。也希望能给李鸾莺与李淑贤两姐妹带来像玥静般的好姻缘。
鸳鸯刚来的时候大家都觉着新鲜,天气暖了,老太太也经常出来花园里走动晒太阳。她病了几日后似乎也想通了,为了晚年过得舒服,干脆什么事都懒得理了。
“奶奶,阿爸弄了两只会游泳的鸟,你陪我去看。”
李淑良与李淑德年纪还小,家里的烦心事落不到头上,成日里依旧是胡混恶作剧。
她们俩个倒也不惹玥静,白诗雅再三叮嘱过了的。怕她们闯祸到最后连累的是自己,所以三令五申不可招惹玥静,否则就吓唬她们,要把她们嫁给街边要饭的当老婆。
老太太也听说李长生弄了两只鸳鸯,拗不过两个孙女,陪她们一同去观赏。奶妈领着两位小姐,老太太由自己的贴身丫头陪着道也惬意。
玥静成日闷在房里,难得出来走动便遇上出来看鸳鸯的老太太。她见了老太太请了安便想离开,怎想老太太却像看到仇人似的。
“这个家里总有些不干净的东西,喜梅,回房拿我的香囊,一股子骚气我闻不了。”
老太太看到玥静就来气,李长生差点为了这个贱女人要赶自己走,连玥静的娘都没本事做到这点。
玥静本是不想招惹谁,直接忽视老太太,绕路回房。
“什么样的娘生出什么样的儿女。真是门风败坏,说是长生的孩子,人家都是怀胎十月生的,那楼梦景的狐媚子八个月就早产,还不知道哪里来的野种。”
老太太故意扯大了嗓门说给玥静听。玥静走了几步后便停了下来,冰凌有些担心的看她煞白的脸,老太太的话她一个下人听着也觉得生气。
“您说什么?您再说一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