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月宴后的第三天清晨,席家老宅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。明澈睡眼惺忪地接起电话,突然一个激灵坐直了身子:“什么?敦煌壁画出问题了?”
原来昨天被席燧吐奶的“吉祥天女”复制壁画,今早竟在研究所的恒温箱里泛起了奇异的光泽。老所长激动得语无伦次:“颜料在紫外线下呈现荧光反应,这...这分明是失传的唐代密绘技法!”
姜瀛玉正给双胞胎换尿布,闻言一把抢过电话:“我孙子吐口奶就吐出国宝级发现?”老太太眼珠一转,“那得给我们家燧燧记一功!”
“妈!”念清哭笑不得地接过哇哇大哭的席燧,“您别瞎掺和...”
话音未落,门铃响了。小玉蹦跳着去开门,只见老所长带着三个研究员站在门口,人人捧着锦盒。最夸张的是后面还跟着个电视台摄制组,镜头直接怼到了还在啃脚丫的席燧脸上。
“经红外扫描,奶渍渗透处显现出隐藏的供养人题记。”老所长颤抖着打开锦盒,里面是块鎏金牌匾,“特授予席燧小朋友‘敦煌荣誉修复师’称号!”
姜瀛玉一把抱起懵懂的孙子,对着镜头眉飞色舞:“看看!我孙子满月就立功,这叫什么?胎里带的文物基因!”说着突然压低声音,“不过那壁画真迹...能不能借我们挂客厅两天?”
现场顿时乱作一团。明澈忙着拦阻要给孩子抽血化验的研究员,念清手忙脚乱地遮挡镜头,席砚南则偷偷把研究所带来的检测仪器往书房搬——老爷子惦记着用这设备鉴定他收藏的青铜器。
这场闹剧最终以双胞胎同时尿湿老所长的唐装告终。但谁都没想到,三天后某国际拍卖行突然联系席家,出价千万要收藏“开光”过壁画的奶嘴。
“荒唐!”明澈气得直拍桌子,“这是把孩子当噱头!”
姜瀛玉却若有所思地摩挲着那个硅胶奶嘴:“要说起来...这确实算文物了。”老太太突然眼睛一亮,“不如搞个慈善拍卖?款项捐给敦煌石窟监测系统!”
于是半个月后,席家又办了场“敦煌文化保护慈善晚宴”。会场中央的防弹玻璃柜里,那个奶嘴被郑重其事地放在丝绒衬垫上,标签写着“二十一世纪最年轻文物修复师工作器具”。
席照和席燧被迫穿上定制的敦煌飞天童装,在婴儿车里接受各路名流的“瞻仰”。小丫头不耐烦地扯着头上的缎带,突然一个鲤鱼打挺,精准地把奶瓶砸在了拍卖师的秃头上。而席燧更绝,在镁光灯闪烁的瞬间,尿湿了某影视大佬特意借来撑场面的明代缂丝坐垫。
“真迹!这是真迹啊!”收藏家们却激动地围着湿漉漉的坐垫拍照,“童子尿浸过的缂丝,价值起码翻三倍!”
当晚的拍卖结果上了热搜头条:奶嘴以1200万成交,尿湿的坐垫反被主人以300万赎回。姜瀛玉在庆功宴上喝得满面红光,抱着双胞胎挨个亲:“奶奶的乖孙,尿都能尿出个文物保护基金来!”
然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。慈善晚宴的视频被敦煌研究院的老专家看到,竟在莫高窟第220窟的供养人画像里发现了与席燧极为相似的面容。研究所连夜发来比对报告,相似度高达89%。
“敢情我孙子是唐代画工转世?”姜瀛玉捧着报告书的手都在抖,转头就打电话订去敦煌的机票,“必须带燧燧去认认祖!”
明澈和念清拦都拦不住,最后只好全家出动。于是敦煌机场出现了壮观的一幕:姜瀛玉推着镶金边的婴儿车走在最前,后面跟着拎尿不湿的席砚南、抱奶粉罐的明澈夫妇,以及拖着检测仪器的小玉——老太太坚持要现场做碳十四测定。
在220窟前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。原本哭闹不休的席燧突然安静下来,琉璃般的眼珠一眨不眨地盯着壁画上的供养人。更诡异的是,监测仪器显示窟内温湿度竟随着孩子的呼吸节奏产生微妙波动。
“文物感应体!”老专家激动得老泪纵横,“这孩子天生就该吃这碗饭!”
姜瀛玉当场拍板要在敦煌住半年,急得明澈直跳脚:“妈!燧燧才三个月!”
“三个月怎么了?你妈我怀你的时候还在墓地里蹲守盗墓贼呢!”老太太把孙子举到壁画前,“来,燧燧告诉奶奶,这画的颜料配方是...”
话没说完,席燧“哇”地吐了口奶,正好喷在讲解员的记录本上。更离奇的是,奶渍干涸后竟显现出与壁画底色完全一致的矿物质色谱。
这场“敦煌认亲”最终惊动了文物局高层。特批文件很快下来:允许席燧成年后参与220窟修复,并授予席照“敦煌文化传播小使者”称号——因为小丫头在专家争论时,用脚丫子精准指出了壁画中一处未发现的修复痕迹。
回京的飞机上,明澈看着怀里熟睡的儿子直叹气:“别人家孩子抓周抓算盘毛笔,我儿子直接抓出个国家级科研项目...”
念清正给席照换尿布,闻言笑道:“你忘了?当年妈怀你的时候,追盗墓团伙追到临产,你在考古现场出生的——这基因可不就隔代遗传了?”
飞机舷窗外,云海翻腾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。姜瀛玉忽然神秘兮兮地凑过来:“知道吗?研究所说燧燧的唾液酶能软化老化胶结物...国家文物局想申请采集样本呢!”
“不行!”明澈和念清异口同声。
老太太撇撇嘴,转头就从包里掏出个密封袋:“没事儿,我趁你们不注意,用奶瓶收集了点儿...”
与此同时,经济舱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。原来小玉偷偷把弟弟的“开光”奶嘴借给空姐看,结果全机舱的乘客都在传阅这个价值千万的“圣物”。最后机长不得不广播:“请各位乘客回到座位,奶嘴即将进行空中展览...”
回到北京后,席家双胞胎彻底火了。央视《国宝档案》要来拍纪录片,故宫文创要求联名出童装,连某国际奶粉品牌都开出天价代言费。
“接!都接!”姜瀛玉拿着计算器按得啪啪响,“代言费全捐给文物修复基金!”
但最让人头疼的是各路收藏家。有位香港富豪天天堵在席家门口,非要请席燧去“开光”他收藏的元青花。还有个日本商人出价百万,就为让孩子在他的唐抄本上按个手印。
“这不成人形鉴定仪了?”明澈坚决地把人轰走,回头却发现丈母娘正抱着席燧在书房“鉴定”老丈人的藏品——老太太惦记着把赝品挑出来退货。
双胞胎百日那天,席家干脆开了直播。镜头前,姜瀛玉拿着放大镜教席照看青铜器纹路,席砚南则握着席燧的小手在宣纸上“题跋”。最绝的是小玉推出的“考古盲盒”——把弟弟们的辅食打成泥埋在沙盘里,让网友付费“发掘”。
“胡闹!”明澈气得关了直播,转头却见念清正偷偷把席燧的口水收集到试管里——研究所说能用来软化出土丝织品。
夜深人静时,明澈看着婴儿床里的两个孩子发愁:“照这么下去,他俩上学得带文物鉴定资格证了吧?”
念清笑着指指书桌。只见席照的百日宴请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确认函压在下面,而席燧啃过的磨牙棒正在大英博物馆的借展清单上。
“对了。”念清突然想起什么,“妈今天问我,要不要给孩子们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...”
明澈直接瘫在了床上。窗外,那株沙漠玫瑰在夜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也在为这对不平凡的兄妹欢笑。
第二天清晨,一个更大的新闻炸翻了席家——故宫文物医院发来公函,想聘请双胞胎当“名誉修复顾问”。姜瀛玉喜滋滋地找出早就准备好的小西装和小旗袍:“看看!我孙子孙女这是要端上金饭碗了!”
明澈还没来得及反对,门铃又响了。这次是某知名导演,想以双胞胎为原型拍动画片《国宝奇童》。老太太二话不说就要签合同,急得念清赶紧拦下:“妈!至少等孩子会走路吧?”
“走路?”姜瀛玉神秘一笑,从婴儿车底下掏出两个迷你平衡车,“早准备好了!明天就带他们去故宫实地考察!”
正闹得不可开交时,书房突然传来“哗啦”一声巨响。众人冲进去一看,只见席砚南满脸是灰地站在梯子上,而他最珍爱的那个“宋代”梅瓶——此刻正躺在席燧怀里,被小家伙啃得津津有味。
“完蛋...”明澈眼前一黑。
谁知老爷子颤巍巍爬下梯子,盯着孙子看了半晌,突然仰天大笑:“我说怎么一直觉得这瓶子的包浆不对劲!敢情是民国仿的!”说着激动地亲了席燧一口,“好孙子!帮爷爷省了五十万鉴定费!”
姜瀛玉立刻掏出手机:“快!联系央视《鉴宝》栏目!”
明澈和念清相视苦笑。他们知道,这场由双胞胎引发的“文物风暴”,恐怕才刚刚开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