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字体
16
背景
收藏
第241章 成立基金会
作者:贝才 发布时间:2025-07-22 17:12

第二天清晨,席家老宅的门铃被按得震天响。睡眼惺忪的明澈打开门,只见老所长带着两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站在门口,手里还捧着个盖着红布的箱子。

“所长,这么早...”

“早什么早!”老所长激动得胡子直翘,“昨天那幅画!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?”

姜瀛玉闻声赶来,警服外套都没来得及扣好:“怎么了?我孙子吐奶把画吐升值了?”

“比这更神奇!”老所长一把掀开红布,露出那幅被“开光”的壁画。只见原本斑驳褪色的画面竟然焕然一新,菩萨脸上的奶渍处泛着奇异的金光。

两个白大褂中的年轻女孩推了推眼镜:“我们是文物保护中心的,昨晚检测发现,小少爷的...呃...分泌物里含有特殊酶类,居然能活化古画颜料。”

“啥?”明澈和念清异口同声。

“简单说,”另一个男研究员补充,“您儿子的奶,是顶级文物修复剂。”

姜瀛玉一把抱起还在睡梦中的席燧,在他肉嘟嘟的小脸上狠狠亲了一口:“好小子!比你爸强多了!你爸小时候只会往文物上尿尿!”

“妈!”明澈的抗议声被门外的汽车喇叭淹没——不知何时,院子里已经停满了媒体的采访车。

接下来的日子,席家简直成了“网红打卡地”。文物局的专家们排着队来“借”席燧,美其名曰“协助科研”。小玉拿着弟弟的照片在幼儿园门口兜售“签名照”,五块钱一张,生意火爆。

“这不行!”念清某天晚上突然从床上坐起来,“我儿子又不是实验小白鼠!”

明澈深以为然,第二天就带着妻儿“逃”到了郊外别墅。结果刚安顿下来,姜瀛玉就开着军用吉普杀到,车后厢装着全套化验设备。

“妈!您这是...”

“放心!”老太太麻利地支起显微镜,“我就取点口水样本,绝对不抽血!”

席燧似乎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,每次取样都咯咯直笑。倒是席照不乐意了,有一次趁人不备,把奶奶的试管架推翻在地。

“哟,小丫头吃醋了?”姜瀛玉乐呵呵地抱起孙女,“来,奶奶教你拆枪!”

风波在两周后达到高潮。某国际拍卖行开出天价,要购买席燧的“独家修复权”。明澈气得把邀请函撕得粉碎,念清则直接给儿子办了休学手续。

“躲得过初一,躲不过十五。”席砚南看着愁眉苦脸的儿子,神秘一笑,“我倒有个主意。”

第二天,老爷子带着双胞胎去了趟实验室。回来时,席燧脖子上挂着个琥珀吊坠,里面封存着一小瓶透明液体。

“这是...”

“人工合成的酶制剂。”席砚南得意地捋着胡子,“用孙子的基因序列培育的。那些专家想要配方?门都没有!但成品可以限量供应。”

姜瀛玉眼睛一亮:“老头子可以啊!这招叫...”

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。”明澈和念清异口同声。

事情本该就此平息,谁知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。某天深夜,念清起床给孩子们盖被子,突然发现席照的小手在黑暗中泛着微光。

“明澈!快来看!”

夫妻俩震惊地发现,女儿的手指能发出淡淡的荧光,在纸上划过时会留下奇特的花纹——那纹路,竟和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衣袂一模一样。

“这...这又是怎么回事?”

匆匆赶来的老所长激动得语无伦次:“基因突变!绝对是基因突变!你们女儿可能继承了母亲接触过的所有文物信息!”

姜瀛玉这次倒很淡定,只是默默给孙女做了个防弹材质的指套:“从今天起,这就是你的‘武器’了。”

满月宴后的第三个月,席家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发布会。席砚南代表家族,将人工酶制剂技术无偿捐赠给国家文物局。而席照的“荧光指纹”,则被用来开发新型文物防伪系统。

发布会结束后的家宴上,明澈看着满地乱爬的双胞胎,突然感慨:“咱们家这是要出个漫威英雄啊?”

“什么漫威!”姜瀛玉给席燧系上绣着“文物修复专家”的围嘴,“这叫家学渊源!”

正说着,席照突然爬到爷爷的公文包旁,发光的指尖在牛皮纸上划过。众人凑近一看,竟是一幅完整的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。

老所长当场老泪纵横:“这...这是失传的补全技法啊!”

席砚南若有所思地看着孙子孙女,突然从怀里掏出个锦盒:“看来是时候了。”盒子里躺着两枚古朴的玉印,刻着“席门双璧”四个篆字。

“爸,这是...”

“咱们席家的传家宝。”老爷子把玉印分别系在两个孩子腰间,“当年你太爷爷留下的,说是要等家族出了不世之才才能传。”

姜瀛玉突然红了眼眶。她想起多年前那个边境的夜晚,受伤的自己对着月亮发誓:若能有后,必教他们继承这山河文脉。

窗外,沙漠玫瑰不知何时又开了新花。这次是三朵并蒂,在夕阳下像燃烧的火炬。念清依偎在明澈肩头,轻声道:“看来我们的‘出土报告’,还得续写很久很久...”

席照和席燧三岁那年,他们的特殊天赋开始以惊人的方式展现出来。

某个周末的清晨,明澈被一阵“叮叮当当”的声音吵醒。他揉着眼睛走到客厅,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清醒——席燧正蹲在地上,用一把小勺子专注地“修复”着爷爷珍藏的宋代青瓷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那些原本细如发丝的裂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。

“燧燧!别动那个!”明澈一个箭步冲上去,却在半路被妻子拦住。

“等等,”念清压低声音,“你看他修复的手法。”

只见小家伙的动作精准得不像个孩子,每一次轻触都恰到好处。当最后一道裂纹消失时,席燧满意地拍拍手,转头看见父母,露出一个沾着奶渍的笑容:“修好啦!”

明澈颤抖着手捧起瓷瓶,在放大镜下检查——修复处天衣无缝,连釉色都完美还原。“这...这怎么可能...”

当天下午,文物局的专家们再次挤满了席家客厅。老所长捧着瓷瓶的手都在发抖:“无痕修复...这是失传已久的宋代官窑秘技啊!”

与此同时,楼上传来姜瀛玉的惊呼。众人冲上去,只见席照正趴在书房的地板上,小手按着一幅泛黄的古地图。随着她指尖荧光流转,地图上原本模糊的线条逐渐清晰,竟浮现出一条从未被记载过的丝绸之路支线。

“这是...”历史研究所的张教授扑到地图前,“天啊!这可能是玄奘取经的备用路线!”

随着孩子们的特殊能力逐渐显现,席家不得不制定严格的“使用规范”。

“第一条,”姜瀛玉用警棍敲着小黑板,“不准在幼儿园显摆!”

“第二条,”席砚南补充,“每次‘工作’不能超过半小时。”

“第三条,”明澈严肃地竖起手指,“修复文物要收钱...呃不是,要提前报备!”

念清默默在笔记本上记下第四条:“注意补充营养。”——她发现每次使用能力后,孩子们都会异常疲惫。

然而规矩很快就被打破了。某天姜瀛玉接双胞胎放学时,发现整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排着队,举着各种破损的玩具等待“修复”。席燧面前摆着个饼干盒,里面装满了五彩缤纷的玻璃珠。

“这是...报酬?”老太太挑眉。

“老师说这叫‘劳动所得’。”席燧骄傲地挺起小胸脯。

而教室另一头,席照正被一群小朋友围着画“藏宝图”。每个孩子都举着张荧光闪闪的纸条,上面画着自家后院“埋藏的宝藏”。

“奶奶看!”席照举起一沓纸条,“这是小美的发卡,这是浩浩的恐龙...”

姜瀛玉扶额,已经开始盘算给幼儿园捐个“文物保护兴趣班”。

孩子们五岁那年,发生了一件震惊考古界的大事。

当时念清正带队在洛阳进行抢救性发掘,意外发现一座疑似武则天时期的秘库。但库门上的机关锁复杂无比,团队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打开。

“要不要...让燧燧试试?”视频通话里,明澈小心翼翼地问。

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,念清同意了。第二天,戴着小小安全帽的席燧被带到了考古现场。令人惊讶的是,同行的席照一见到石门就兴奋地手舞足蹈:“里面有好多漂亮画!”

在专家们紧张的注视下,席燧将小手贴在机关锁上,闭上眼睛。随着一阵轻微的“咔嗒”声,尘封千年的石门缓缓开启。而席照的指尖荧光大盛,在墙上投射出精美绝伦的壁画——那正是失传已久的《武后巡幸图》。

当晚的新闻铺天盖地,席家电话被各路媒体打爆。明澈不得不召开家庭会议。

“这样下去不行,”他揉着太阳穴,“孩子们需要正常的生活。”

姜瀛玉难得地没有反驳。夜深人静时,老太太独自坐在院子里,摩挲着那枚陪伴她半生的警徽。席砚南悄悄走过来,递上一杯热茶。

“在想什么?”

“我在想...”姜瀛玉望着星空,“当年我卧底缉毒时,最大的愿望就是天下太平,让孩子们能平安长大。”

上一章(快捷键←)
目录
下一章(快捷键→)